高温天气,莫要“病从口入”(细菌性腹泻)
2025-07-02 11:26
0阅读0评论



本文重点在这里


什么是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病例一般散发出现,但也经常出现暴发事件。


细菌性腹泻是怎么传播的?

细菌性腹泻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品、水而传播,有时因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传播。苍蝇、蟑螂等昆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哪些情况容易“中招”细菌性腹泻?

生食海鲜、砧板生熟混用、隔夜剩饭未充分加热、饭前便后不洗手等情形都会让我们更容易“中招”。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被感染,而且症状更重,需要特别警惕。


预防细菌性腹泻有哪些方法?

1.食物要充分煮熟,尤其是海鲜、肉类,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食品制作和存放时都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冷藏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热透。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天然水源,比如山泉水、河水等。

2.勤洗手,推荐七步洗手法,尤其在处理食物前后和如厕后。

3.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并消毒,避免污染扩散。

4.疫苗预防。


腹泻后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1.腹泻严重或持续时间长。

2.脱水表现明显。

3.持续高热:成人超过38.5℃,儿童超过39℃,而且持续不缓解。

4.粪便中带血、黏液或脓液。

5.剧烈腹痛或腹部绞痛。

6.其他严重症状:出现皮疹、皮肤瘀斑,恶心、呕吐严重以至于无法正常吃饭喝水,或者出现头晕、心慌、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情况。

7.特殊人群: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化疗患者),腹泻后要及时就医。


GSCDC


健康科普


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

校对:

樊琳琳

审核:

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