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系列——预防流脑,守护健康
2025-03-18 15:27
0阅读0评论



1742368795296744.gif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流脑将进入高发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做好预防,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流脑相关知识。



 流脑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A、B、C、W、Y 和 X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脑冬春季高发,儿童成人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和10-19岁青少年。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可作为传染源感染他人,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仅约1%为典型流脑病人。


据文献报道,流脑的病死率在5%-10%左右,在暴发型流脑中,病死率可高达50%,婴幼儿可达80%。约10%-20%的流脑幸存者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丧失、肢体无力、协调障碍、瘫痪等。




 流脑的临床症状

感染流脑后最初表现为低热、咽痛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部分患者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出现循环衰竭、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昏迷、颅内压升高、脑疝等症状,常危及生命。




 流脑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A群流脑多糖疫苗为6月龄和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为3岁和6岁各接种1剂。适龄儿童如未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请及时到当地接种门诊完成补种,各位家长要及时核查孩子的接种记录!


随着流脑菌群的变迁,目前由B群、Y群和W群引起的流脑病例逐年增加。作为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充,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如A群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等来预防流脑,具体接种程序可咨询辖区接种单位。


2.日常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增强免疫力。


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至少10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





各位同学和家长们,预防流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积极接种疫苗,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张秉玲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