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消化道肿瘤预防知识早知道
2025-04-14 16:27
0阅读0评论
消化道肿瘤预防知识早知道.jpg



444.gif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消化道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变部位,消化道肿瘤一般分为上消化道肿瘤和下消化道肿瘤,上消化道肿瘤以食管癌、胃癌最为常见,而结直肠癌则是下消化道主要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食管癌的发病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前10位,结直肠癌则高居第2位,合计新发例数超过105万例。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大,愈后较差。因此,识别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因素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方法。



一、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因素


除了肿瘤家族史、年龄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之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等可控的因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一)肥胖

研究显示,肥胖与食管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肥胖男性患肝癌和胰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6倍和4.5倍;肥胖女性因肠癌而死亡的风险增加了5.3倍。目前认为肥胖通过脂肪因子失调、慢性炎症、IR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增加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二)红肉进食过多

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可诱导细胞毒性,促进上皮细胞凋亡和增生,诱导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催化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进而促进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在各类饮食危险因素中,红肉饮食所导致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高,饮食危险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负担在男性及≥5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严重。从2002年到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增加2637万吨,相较于20年前增了一番。2022年,红肉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 71%。


(三)高盐食品

腌制食物如腌渍蔬菜及各种加工肉制品,在制作过程中需加入大量的盐,其目的是为了保存食品并增加食物风味。在腌制过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质与亚硝酸盐反应,会生成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同时,高盐成分的腌制食品会破坏胃肠道黏膜,增加亚硝基化合物的吸收。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支持使用盐保存的食物有助于胃癌的发展。


(四)高温油炸食品

高温油炸通过聚合、氢化和氧化改变食物及其油炸介质的组成,会使食物更为松脆和美味,但肉类食物在高温油炸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的化合物,如丙烯酰胺、丙烯醛、缩水甘油酰胺和杂环芳香胺。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炸食品会干扰肠道微生物群,损害机体葡萄糖稳态,增加肠道毒素和炎症水平。每天或大量进食油炸食品会增加胃癌和直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五)进食速度过快

有研究指出,快速进食者,热的食物没有通过空气或与口腔唾液混合调节温度,可能会吞咽非常热的食物,损伤消化道黏膜。快速进食还会刺激食管黏膜,导致慢性食管炎,增加食管鳞状上皮恶化风险。以往的研究还指出,快速进食与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增加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


(六)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矿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剂、抗炎等作用。此外,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叶酸等成分可通过调节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或改变肠道微环境,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七)饮酒

饮酒后,酒精首先在胃内进行代谢。当处于空腹状态下,大量酒精会迅速进入十二指肠,对胃肠道粘膜造成直接刺激,这不仅会导致粘膜受损,还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进而破坏肠道上皮屏障。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引起叶酸缺乏,从而导致DNA甲基化异常,影响与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饮酒主要增加胃癌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并且与每天饮酒的量密切相关,如每天饮酒≥500mL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而每天饮酒>250g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八)吸烟

吸烟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有研究显示男性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1倍。吸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在对中国人群食管癌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归因于吸烟的死亡占比为31.2%。吸烟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烟草烟雾中致癌物质有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直接进入消化道或者通过循环系统间接进入消化系统,引起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增加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



二、消化道肿瘤的预防要点

(一)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肥胖是导致多种肿瘤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是预防肿瘤的有效措施之一。体重指数(BMI)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达到或超过28kg/m2为肥胖症。我国人群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故较易形成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所以我们在评价体重时,除了BMI,通常也会考虑腰围,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有减有增:

◈目前我国多数居民摄入畜肉较多,其中猪肉摄入的比例最大,可达85.7%,禽肉最低仅10%。所以应减少红肉(如猪肉、牛肉等)的食用,增加白肉(如鱼肉、鸡肉等)食用,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应减少腌制食品(如咸菜、咸肉等)、加工食品(如火腿肠、午餐肉等)的食用,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用,特别是柑橘类水果(如橘子、橙子、柚子等)和十字花科的蔬菜(如卷心菜、西兰花、花椰菜等)。建议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减少油炸食品、高脂肪食品的食用,增加奶豆类等优质蛋白食品的摄入。建议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2.动则有益

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够增强体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约10%~20%结肠癌、食管腺癌和胃癌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抑郁和焦虑,改善认知、睡眠和生活质量。推荐成年人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 多动多获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非常重要的肿瘤预防措施,不吸烟不喝酒可以大大降低患上消化道肿瘤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以酒精量计算,成年人如饮酒,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g,任何形式的酒精对人体健康都无益处。


(三)定期体检

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胃肠道肿瘤最有效的方式。大多数早期消化道肿瘤没有特异性症状,如果不进行胃肠镜检查,很难发现肿瘤的早期迹象。因此,对于40岁以上人群、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及大肠息肉的患者,均应及时进行胃肠镜体检。


(四)及时就医

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警惕胃癌的可能性;出现进行性的进食吞咽不畅、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需警惕出现食管肿瘤的可能性;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需警惕出现结直肠肿瘤的可能性。


如果您的身体发出了消化道肿瘤的危险信号,请及时就医。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高佩媛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