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期做这件事,对身体的影响会很大!(保持胆囊健康)
2025-04-24 15:34
0阅读0评论



近日,一条“26岁女子不吃早饭胆囊长满碎石”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才能远离胆囊结石!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请至文末阅读。



长期不按时吃饭容易影响胆囊健康!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需要消化食物时,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夜间胆囊持续存储胆汁。
而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长了“石头”,它并不是真正的石头,而是在胆囊中形成的固体物质。
不吃早饭是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之一,根源是长期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延长,而长时间空腹很容易诱发胆囊结石。不仅是早饭,长时间不进食都是有危害的。
小提示:胆囊结石并不完全等同胆结石哦~
胆结石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症状,胆管结石则常伴有腹痛、黄疸、发热。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无症状胆囊结石


长期无明显症状,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疼痛,一般不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有症状胆囊结石


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即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饱胀,腹痛常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结石在胆囊颈部卡住的时候出现右上腹持续性激烈疼痛,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女性

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瘀滞,促发结石形成。而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更高。因此胆囊结石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饮食不规律及肥胖者

饮食偏荤喜甜者,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促使结石形成。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活动较少,易发生胆囊结石,肥胖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约5倍。

年长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多发于40~60岁。

长期少运动和

久坐习惯人群

人进食后胆汁分泌量增加,而久坐容易胃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如何保持胆囊健康?


拒接油腻


一般来说油腻的东西,往往伴随大量脂肪。要预防看不见的脂肪过分摄入,那么看得见的脂肪最好少吃,如:肥肉、荤油等。

少喝酒,多饮水


戒酒可减少对胆囊的不良刺激。

按时吃饭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按时进餐可通过促进胆囊排空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减轻胆汁淤积。

合理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但减重应循序渐进(<1.5kg/月),以降低胆汁淤滞引起胆泥形成的风险。因热量摄入极低或减肥手术而快速减重者每日摄入脂肪不应低于7~10g,以确保胆囊收缩和胆汁循环功能良好。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平常要注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游泳或者跑步,能够减少身体肥胖的现象,避免出现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





本文重点在这里


长期不按时吃饭容易影响胆囊健康!


不吃早饭是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之一,根源是长期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延长,而长时间空腹很容易诱发胆囊结石。不仅是早饭,长时间不进食都是有危害的。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是什么?


如果是无症状胆囊结石,长期无明显症状,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疼痛,一般不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如果是有症状胆囊结石,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即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饱胀,腹痛常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结石在胆囊颈部卡住的时候出现右上腹持续性激烈疼痛,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需要及时就医!



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是哪些?


女性: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瘀滞,促发结石形成。而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更高。


饮食不规律及肥胖者: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促使结石形成。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活动较少,易发生胆囊结石。


年长者:多发于40~60岁。


长期少运动和久坐习惯人群:久坐容易胃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如何保持胆囊健康?


①拒接油腻

②少喝酒、多饮水

③按时吃饭

④合理控制体重

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GSCDC


健康科普


来源:

央视新闻

健康北京

校对:

樊琳琳

审核:

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