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独感:老年人往往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他们的朋友也逐渐离去,留下了他们一个人独自面对生活的局面。
2.抑郁症:老年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症的状态,因为他们身体不如从前,经济状况也可能不如以前,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无助。
3.记忆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这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担忧。
4.焦虑症:老年人很容易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经济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等等。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晚年拥有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1.识别信号,及时看见
情绪警报: 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易怒焦虑、兴趣减退,或无故哭泣。
行为改变: 睡眠剧变(难入睡/早醒)、食欲骤减或暴增、拒绝社交、疏于打理自己。
躯体信号: 反复检查无果的莫名疼痛、头晕、乏力等。
认知疑虑: 记忆衰退影响日常生活,判断力下降,性格明显改变(如多疑、固执)。
2.用心倾听,胜过千言
倾听与陪伴: 放下手机,专注倾听,允许他们倾诉烦恼甚至唠叨,不轻易打断或否定。一句“我懂,这确实不容易”能融化心中冰霜。
理解“心结”: 尝试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情绪(孤独、恐惧、无价值感),而非仅纠正行为本身。

3.点亮价值,重燃热情
小目标,大动力: 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社区志愿活动,哪怕照看花草、分享烹饪心得,让他们感受“被需要”。
兴趣再发现: 支持重拾旧爱好,或探索新领域,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与社会保持联系,避免孤独感。
4.编织社交,抵御孤寂
走出家门: 鼓励参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广场舞、棋牌小组等,建立新的社交圈。
科技桥梁: 耐心教会使用视频通话,与远方亲友“云相聚”;引导长辈加入安全的线上老年社群。
5.破除迷思,拥抱专业
“心病”也是病: 强调心理困扰如同身体感冒,寻求专业帮助是明智且必要的,绝非脆弱或羞耻。
寻求专业支持: 出现明显心理困扰信号时,及时陪同前往精神科、心理科或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科学干预,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辅以药物效果更为显著。

6.关注认知,及早应对
了解“健忘”与“疾病”: 区分正常老化遗忘(偶尔忘事但事后能想起)与痴呆早期信号(频繁迷路、重复问话、算不清账)。
早筛查,早安心: 如有疑虑,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评估。早期识别干预对延缓认知衰退至关重要。
7.身心一体,和谐共生
动起来: 规律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既强身又健心。
吃均衡: 注重营养搭配,充足蔬果、优质蛋白,减少高油高盐。
睡安稳: 建立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晚年心理健康并非要求时刻欢愉,而是拥有应对生活起伏的韧性,保持与自我、亲友和世界的温暖联结,它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时时关注。 作为子女,让我们多一次倾听,多一句鼓励,多一份陪伴,我们的看见、倾听与行动,是父母晚年最珍贵的“安心剂”。

撰稿:麻雅洁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
-
2025-07-07 11:06 人气:29
-
2025-07-04 11:19 人气:30
-
2025-07-02 10:50 人气:39
-
2025-07-01 16:34 人气:42
-
2025-06-30 17:44 人气:35